Skip to main content

美国非农数据之谜思

昨天(7号)大饼继续延续跌势,最低触及4万刀上方,跌破12月4号插针低点约42k;隔夜保持在42k以下,有效跌破42k前低。隔夜美国非农数据出炉,喜忧参半,市场不知所措。

这个所谓的美国非农数据,或者说美国非农就业数据(US Non-farm Payrolls),简称NFP,是由美国劳动部(US Department of Labor)每个月发布的非农业从业人口的就业数据。

通常而言,这类宏观经济数据有三个层次:一是数据,二是数据的解读,三是媒体对数据的解读。正如我们看到的所有情况一样,这三个层次传递出来的信息常常是不一致的,甚至是人为扭曲的。

这次放出的是去年12月份的统计数据。首先是就业人数增加了19.9万,其次是失业率下降到了3.9%。

看到这两个数字,你是不是觉得经济形势很好啊?那为什么美股没有涨,币市还哗啦啦下跌了呢?

19.9万的增长,比11月份的24.9万在减速,还不及10月份的21万,更是远远不及此前市场对此的中位数预期40万。于是部分媒体会告诉你,非农数据远不及预期,所以市场信心受挫。

但是你再一看,失业率11月份是4.2%,12月预期下降到4.1%,结果实际下降到3.9%,这个指标的表现超出预期呀。于是你又觉得就业市场恢复的还是很良好的嘛。

可是你转念一想,美联储的货币政策是追踪两个指标的呀,这两个指标就是通胀率和就业率。

如果看就业人数增长量,那么就是就业不及预期。美联储就应该努力提升就业水平,也就不应该加速紧缩政策的实施,包括收水、加息、缩表这一系列的动作。

但如果看失业率的下降速度,那么就业情况就是超出预期的。这就支持了美联储加速收水、提前加息、及早缩表的紧缩举措。

当然媒体又说了,即使你觉得数据显示了非农就业不及预期,但是美联储的货币政策一旦决定,是不会轻易转向的,所以我们仍会走在加速收水和提前加息的道路上。

还有另一层逻辑,那就是通胀率。

通常而言,就业率升高会造成通胀率的升高。其中的逻辑在于,当就业越充分的时候,就业市场的供应就会减少,于是企业就被迫开出更高的薪水才能吸引到人才,这些薪水的提高,会经由在企业工作的人们的手消费,从而推高市场上的商品价格。

如果你觉得非农就业不及预期,那通胀应该下降。通胀下降,减少资金购买资产逃避通胀的需求,利空股市、币市。但是通胀下降,美联储收水控制通胀的前提也就不成立了,于是美联储仍然可以继续放水,从而推高股市、币市。

如果你觉得非农就业超出预期,那通胀应该上升。通胀上升,增加资金购买资产逃避通胀的需求,利好股市、币市。但是通胀上升,美联储就需要收紧货币控制通胀,于是美联储就要加速收水、提前加息、及早缩表,从而打压股市、币市。

所以,经过上面这样简单的分析,我们就看出来了,数据本身是客观的、简单的,但是当你把数字放到不同的背景中去对比,放在不同的逻辑中去解读,就会得出截然不同的结论出来。而媒体对数据的解读呢,又有两个特点:第一个特点是,拿着结果找原因,以市场涨跌表现为结果,倒过去找一个理由来解释这个现象。第二个特点是,片面挑选逻辑路径,为了能够把它们找到的原因和结果联系起来,媒体会无视一些不能走通的路径,而是刻意挑选能够满足要求的路径。经过刻意挑选之后,它们找到的所谓原因往往看起来真的好像能够很好地解释结果和现象一样。

其实真相很有可能是:他们找的原因是错的,他们给出的逻辑路径和解读也是错的,但是负负得正,错误加上错误得出了正确的结论,正好与市场表现匹配上了。

12月的就业数据本身就有点儿奇怪。就业人数增长不及预期,失业率下降却超出预期。这预期岂不是自相矛盾?由于失业是需要声明或登记的,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一个可能性就是有那么一批处于就业和失业之间的中间状态的人,他们没有去工作,但是也没有申明自己是失业的。

现在失业率超预期下降了,只能说明主动申明失业的人变少了,但是他们却不是因为找到了工作才不申明失业的。换句话说,中间状态的那一批人的数量在扩大。

换位思考一下,咱们身边有没有这样中间状态的人?有很多。比如裸辞了暂时还没有找工作,但是也没有去政府部门登记失业领取失业救济的人。又比如在家啃老的年轻人,或者不差钱的拆二代,就靠收租子逍遥自在。

为什么更多美国人主动或被动选择了过中间状态的生活呢?如果不是他们突然变成了什么二代,那就是他们突然获得了什么不劳而获的途径,比如政府无差别发钱什么的,干脆不如不上班在家呆着,既能规避新爆发的疫情,又能趁机会休息休息、陪陪家人。

但是更多人选择躺平不工作,是不能为社会创造增量财富的。这对于经济增长而言,绝对不是什么好事情。美联储口口声声说要支持就业,但是它如果仅仅把失业率下降这个表面数据作为参考依据,那么无疑是在掩耳盗铃、自欺欺人。

(公众号:刘教链。知识星球:公众号回复“星球”)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均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加密货币为极高风险品种,有随时归零的风险,请谨慎参与,自我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