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比特币中的复数性艺术

(徐冰作品《天书》长卷。图片来源于网络)

昨日在中间美术馆听了丁乙和徐冰两位艺术家分享他们的艺术创作历程和理念,颇受启发。讲座的主题叫做:复数的形式(Forms of Repetition)。其实直译应该是“重复出现的形式”。这个讲座是展览“巨浪与余音:重访1987年前后中国艺术的再当代过程”的系列讲座之一。

(丁乙作品《十示 97-11》。图片来源于网络)

丁乙老师从上世纪80年代就确立了其使用十字及变体X为核心创作元素进行重复绘制的抽象艺术风格。据他讲,在那个年代,他的这种艺术是不被承认为艺术的,到了今天,这已经被大家所广泛接受。他之所以选用十字,这个符号来自于在包装纸上画十字定位物品的四个角,是因为十字符号非常普遍,而又毫无引申含义。十字就是十字,没有任何解读,也没有任何寓意。和古典绘画不同,你不能从十字中找到任何影射,或者故事。它具有一种纯粹性。这种艺术也就具有了一种纯粹的艺术形式。

(丁乙作品《十示I》。图片来源于网络)

由此我想到了比特币中的核心要素,工作量证明(proof-of-work)。艺术家拿起画笔和刻刀,耗费时间一点一点地绘制着毫无意义的十字的过程,与比特币矿工开启计算机,耗费电能和时间搜寻者毫无意义的哈希数字的过程,难免有些异曲同工之妙。比特币的工作量证明,每10分钟生成一个,不断重复,不断重复,从2009年1月3号中本聪启动比特币开始,直到人类历史的尽头。它没有任何解读,也没有任何寓意。和黄金不同,它没有任何实际的使用价值。它具有一种纯粹性。它也就具备了一种纯粹的复数性的艺术形式。

(徐冰作品《ART FOR THE PEOPLE》。图片来源于网络)

徐冰老师对文字的形式进行艺术创作。他的作品《艺术为人民》是新英文书法,把英文单词巧妙隐藏在方块字的字形之中。恰似中本聪在比特币创世区块的0和1之中,隐藏了2009年1月3日《泰晤士报》头版头条的标题:Chancellor on seconds bailout for banks。以前我对中本聪这一做法的解读有二:第一,锚定比特币创世区块的时间;第二,影射当时全球金融危机和法币体系的脆弱性。今天,我们对此又有了第三层的理解,即这种隐藏的本身,就是一种艺术。

(徐冰作品《天书》(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天书这个作品向我们呈现了一种新的艺术形式。一种形神皆备,但却无人能读的形式。在天书面前,人人都是平等的,因为谁都无法朗读这本书,也无法解读其中的含义。比特币的区块链,每一个区块账本都是0和1的字符,形式对人人可见,但是经过数字签名算法和哈希算法运算的结果,却无人可以破解。比特币的区块链,也是一部不断延长的有字天书。

在讲座的最后,徐冰老师用一个矿泉水瓶子做比喻,指出后工业时代的重复性大生产为全世界输出了廉价的物品和共性的符号。就像这个矿泉水瓶子,放在世界上任何一个地方,都会被人们认出来这是一个矿泉水瓶子。这种共性的符号,建立了跨语言、跨文化的交流和沟通,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全球性的共识。我想,当我们通过互联网以光的速度向全世界传播着由工作量证明铸就的统一符号BTC(比特币)的时候,24x7不眠不休的交易和定价,超越语言的壁垒、超越文化的差异、超越宗教的对立、超越种族的偏见、超越民族的隔阂、超越国家的边界,货币,具有超越一切意识形态偏见而达成共识的魔力,在比特币这个跨人类超级符号的身上,得到了淋漓极致的体现。

(公众号:刘教链。知识星球:公众号回复“星球”)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均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加密货币为极高风险品种,有随时归零的风险,请谨慎参与,自我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