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0 M1 M2 M3
号外:教链内参12.11《美联储会议前夕,市场飞流直下》
前天教链写了一篇拆解美联储资产负债表的文章,《美联储的“真相”》。文章发出后,有朋友探讨货币理论中的有关货币分层的问题。即,所谓的零级货币、1级货币、2级货币、3级货币,分别用符号M0、M1、M2、M3来表示。M应该是Money(钱)的首字母。
其实,钱这个东西,很平常又很深奥,甚至有些神秘。我们天天都能见到,天天都在用它,但是深究起来,却越想越不明白,有些问题,甚至超出了语言的表达能力。
就像另一个特别常见的东西,光。普通到天天能见到,深奥到教授都未必能彻底理解。光是粒子,是波,是电磁波,有波粒二象性,具有参照系无关的恒定速度,静止质量为零,是虚粒子,是规范波色子,…… 光到底是什么?一两句话根本无法解释清楚。
钱也是如此。钱是什么?货币又是什么?钱是货币么?money和currency有什么不同?note是什么?cash又是什么?
BTC是什么?它是money么?是currency么?是cash么?中本聪在白皮书标题里给它的定义是一种点对点的cash,电子现金,又意味着什么?
教链曾认为,链上的BTC是M0,即零级货币。这个比喻准确么?
CBDC也是M0。但是M0和M0,是一样的M0么?并不是。
如果我们去看书上对于M0、M1、M2、M3的定义,可能会越看越糊涂。
我国的定义大致如下:M0 = 现金流通量;M1(狭义货币)= M0 + 活期存款(企业活期存款+机关团体存款+农村存款+其他存款);M2(广义货币)= M1 + 准货币(单位定期存款+居民定期存款+其他存款+证券公司客户保证金+住房公积金中心存款+非存款类金融机构在存款类金融机构的存款等);M3 = M2 + 金融债券+商业票据+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等。
美国的定义:M0 是流动性最强的货币供应量,包括流通中的硬币和纸币以及其他易于兑换成现金的资产。
M1 = M0 + 处于美国国库、联邦储备银行和存款机构库存以外的通货+非银行发行的旅行支票+商业银行的活期存款(存款机构、美国政府、外国银行和官方机构的存款除货币供给外)减去应收现金项目和联邦储备存款+其他支票存款(OCDs),包括可转让支付命令(NOW)和存款机构的自动转账服务(ATS)账户、信用合作社股金提款账户和储蓄机构的活期存款。
M2 = M1 + 储蓄存款(包括货币市场存款账户)+小额定期存款(10万美元以下的定期存款)减去个人退休金账户(IRA)及自由职业者为退休而进行的存款+货币市场共同基金份额减去IRA及自由职业者为退休而进行的存款。
M3 = M2 + 私有机构和大公司的定期存款+海外流动货币+可支付证券。
可见,其实它们不过是一些人为的划定,而且不同国家,不同标准,划分和定义的方法也有所不同。
我们还是来通过数字对比,找寻一下它们的身影罢。
先看我国。2023年10月数据。M0 = 10.8万亿RMB。M1 = 67.4万亿RMB。M2 = 288.2万亿RMB。
对照一下刘教链公众号2023.10.31文章《央妈的“秘密”》中央妈的资产负债表,可以看到,M0的规模差不多就是央妈表内的“货币发行(Currency Issue)”项目的数值。
可以看到,在我国,只有央妈亲自印的钱,才是M0。其他银行印的,不算。而在美国,就不一样了。
美国。2023年10月数据。M0 = 5.6万亿USD。M1 = 18万亿USD。M2 = 20.7万亿USD。
对比一下刘教链公众号12.10文章《美联储的“真相”》里美联储的资产负债表。
我们就惊奇地发现,美元M0不仅仅包含美联储表内的“流通美元”,而且包含各联储银行的准备金。这和咱们就很不一样了。
看起来,咱们央妈真的像是银行们的妈妈,而美国的各地方联储银行,则更像是美联储的爸爸们。
另外一个发现就是,美元M2和M1的量居然是同一个数量级,根本没有超出多少。这个问题的根源在于,美联储对M2的定义,极大地限缩了。比如,只有10万美元以下的定期存款才会被计算进M2。
因此,要看美元的广义货币量,就不能只看M2,而是需要看M3。可惜的是,美联储从2006年起就不再公开M3数据。美联储最后一次公开美元M3货币总量约为103万亿美元。
说回教链对于BTC如何套用上述货币分层理论来描述的看法。
首先,链上BTC肯定是M0。像持有纸钞一样真实的是,人人都可以通过私钥来持有链上BTC,并且可以确信它“真实”存在。与现代央行不同的是,M0 BTC不是由资产负债表里的资产来背书和支撑的,而是由对电力能量的消耗凝结而成的。
M0 BTC也就是零级BTC,才是“真正”的BTC。
然后,如果你把BTC充值到一些中心化平台,比如CEX交易所,那么,在链上你已经失去了对BTC的所有权,而你所获得的,只是平台在App上给你展示的一个存款余额的“数字”而已。这种放在平台上的、随时可以提走的BTC,大致相当于M1。
M1 BTC不是真正的BTC,而只是一个记账数字。我说M1 BTC的时候排除了M0 BTC。
如果定义 M1 = M0 + 记账的BTC。那么我们可以看到,M1 >= M0。
这就很有趣。市场上流通的BTC居然会比真正链上存在的BTC数量更多。原因就是平台有可能只保留部分BTC应付提币,而把其他BTC挪作它用。
比如经典案例就是2022年的FTX平台,把大量BTC等用户存款挪用到其对冲基金名下,但是不幸都爆仓了,于是最后出现财务亏空,挤兑暴雷。
那么如果平台是通过设计“理财产品”让你存入BTC,然后合理地挪用呢?那么这种情况可以视作是M2的衍生了。
这个时候连环套娃:张三在某CEX平台把1个BTC存入李四的理财产品,APR 3%;李四把这个BTC转存入王五的理财产品,APR 5%,李四吃2个点;王五又把这个BTC转存入赵六的理财产品,APR 8%,王五吃3个点;赵六再把这个BTC存入钱七的理财产品,APR 10%,钱七吃2个点;……
在这个套娃过程中,M1 BTC始终只有1个,而M2 BTC = 套娃层数 x M1 BTC数量。如果最初张三存在CEX平台的1个BTC其实也早已被挪用走了,那么其实这个链条上的所有人,就是在玩一个循环付息的游戏。只要最后一环还能按时付息,整个系统就能维持运转而不崩盘。但是一旦最后一环出了问题,违约,或者跑路,那么整个链条就连环爆雷。
就像2022年爆出的另一案例,Gemini和Genesis的恩怨情仇。Gemini高息揽储,交给Genesis理财,结果上游暴雷,Gemini卖给散户的理财产品本金都难以收回,造成了巨大的纠纷。
真正是,你看上了我的高息,我看上了你的本金。
在纸钞广泛使用的年代,人们很容易知道,自己持有的是不是M0 —— 纸钞(cash)就是M0,把纸钞存到银行,银行给我一个记账,就不是M0。但是现代社会,高度电子化之后,我们已经很难分辨,也很难直接持有M0了。
那么,BTC就是在电子时代直接持有M0的一个解决方案。你总是可以用私钥来验证你的所有权。我想,这也是中本聪使用cash(现金),或者更具体的,电子现金,这一直指本质的称呼,来定义BTC的缘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