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区块链的技术本质是赋予了比特世界以物理实在性(不可复制性)

(图片来源于网络)

定投比特币的人,总会希望它再跌点儿,这样就能用手里有限的资金,买到更多的币,但是又不希望它一直跌,越买越亏。这种矛盾的心情,宛如情窦初开的少女那初恋的心情,希望他来,又怕他乱来。

大饼昨天再次触及4万的局部高点,但是这次根本就没站稳就摔了下来,还不及上一次突破的表现。上不去就下来,这就即将画出一个双顶形态。如果这个形态完成,那么就要变盘,春节前可能得熊一波了。

比特币官方客户端bitcoin-core发布了0.21.0版本,引入了几项新技术,schnorr签名,MAST,taproot这些功能,预期会大大提高比特币多签的空间效率,以及对智能合约功能带来更好的扩展性。还有就是从下一版本开始,会直接把版本号的第一个0直接去掉,变成22.0版本!bitcoin-core开发者Andrew Chow在PR#20223中吐槽说:坦率地讲我对所有问我要“1.0”版本的人真是厌烦了,希望这次能让他们闭嘴。跳过整个1.0,直接到22.0版!

比特币的创新一直是引领整个区块链行业的。很多提案和点子,都是诞生于比特币社区,然后因为比特币的设计和定位,不便于接受这样的提案。甚至连以太坊,最初不也是Vitalik希望提案把比特币脚本改造成图灵完全的,被拒绝之后愤而自立门户搞的个智能合约编程平台么。

从比特币开天辟地开创了整个区块链行业以来,各种阐述令人无所适从,恰如盲人摸象,各说各话。有的说区块链解决了信任问题,有的说区块链让互联网变成了价值互联网,有的说区块链就是加密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应用,也有的说区块链就是公共记账本,还有的说区块链就是为了发币,如此种种,不一而足。

正本清源,我的观点,所谓区块链技术的本质,回溯到比特币的发明,其实就是解决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如何赋予比特世界、数字世界以“物理实在性”,或者说是一种“不可复制性”。这种物理实在性,要求必须是原生的(native)、内在的(inner),不能是像传统互联网那样借助一个外部的可信实体担保的不可复制性所实现的。如此以来,比特世界就终于具有了和我们这个现实世界,这个原子组成的世界类似的物理实在性,并将深刻地改变比特世界的一切。

举个简单的例子。一个现实世界的金条,是由金原子所构成的。金原子的性质,它们构成金条的方式,是由这个宇宙的物理定律、物理法则所确定的。人类无法篡改,无法从一个金条复制出一个一样的金条。

但是在数字世界,一张金条的照片,是由0和1二进制比特所构成的。这个照片可以被任何一个操作电脑的人简单的使用复制-粘贴进行无限复制。

所以在数字世界,我们无法表达一个唯一性的价值符号及其数量,在不借助于现实世界可信主体担保的情况下。所以我们必须有银行的系统、第三方支付平台的系统来帮助我们记账,代价就是我们所有人要信任这些中心化系统,并拱手把数据,也就是钱,数字形式的钱,交给他们控制和保管。

在有比特币之前,我们生活的世界就是这个样子的。但是2008年,中本聪发表了比特币论文,2009年比特币上线,一切都变了。

借助于中本聪发明的技术,我们终于首次能够在数字世界实现不可复制的比特了。具体的,谁都不能把自己手里的1个比特币拷贝粘贴复制出1个新的比特币。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比特币的这个不可复制性在逻辑上,或者在哲学上,存在一个康德所谓的“二律背反”,也就是,比特币系统的一切,源代码、软件、硬件、算力、账本数据,统统都是开放的、可以任意复制的,但是比特币这个抽象的“存在”(being)却是不可复制的。

深刻理解了这一点,就深刻理解了区块链。深刻理解了这一点,也才真正理解了区块链。所有其他的说法,什么信任、价值、加密技术,都是旁枝末节。

最后,赋予比特世界、数字世界以物理实在性这件事,重要吗?非常重要。这将让比特世界首次有了与现实世界相提并论的可能性,并在未来孕育出不亚于四大文明的、真正的数字原生文明。(参考阅读2019/9/29 《比特币的文化类型及其历史位置(5000字)》[链接]

(公众号:刘教链)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均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加密货币为极高风险品种,有随时归零的风险,请谨慎参与,自我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