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坚持,还是放弃?

隔夜比特币在4万刀上下震荡,这里已经是30日线,多头已退无可退。每当市场冷清时,某些内容平台上推荐区就会较多出现我的文章(应该是它们从我公众号同步过去的),推测是因为又有一批坚持不下去的作者罢笔不写了。这次又回到30日线,是对精神的大考验。很多人受不了这个折磨,开始自暴自弃,又纷纷扬言熊市要开始了。不过,我对于大多数人的看法是不以为然的——毕竟我们都知道一个常识,在金融市场上,大多数人都是亏钱的。

坚持,还是放弃?这是一个哈姆雷特式的问题。To be or not to be, this is a question.

“放弃”不好听,很多人就会用其他更加冠冕堂皇的好词来代替,比如“止损”,或者“避险”——这是在投资上。

在创业上,或者在创新工作上,我们把它叫做“转型”(pivot)。就是这个产品或者业务干不下去了,感觉没有希望了,于是开始换个产品和业务重新开干。

我从二十多岁参加工作,直到现在已近不惑之年,互联网超级大厂干过,百年外企干过,高到云端之上(坐着湾流去开会)的创业项目干过,低到尘埃里的创业项目也干过,没干成什么大事,不过一直在求索——创新成功的关键究竟是什么?

大厂对待创新业务的耐心通常是一年。年底KPI考核,如果创新还没有取得什么满意的结果,可能就要面临关停的命运。创业小企业的耐心更低,大概每三个月就要换一个业务方向了。甚至有的人,耐性超不过一个月,满腔热情开干,稍有碰壁就果断放弃(或者弃而不放),快速寻找下一个兴奋点。俗话讲,“三分钟热度”。

我们也曾经听过很多关于某些互联网时代或者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牛逼创业者的光辉故事,大概意思就是说在刚开始创业,团队没有方向时,几个月尝试一个产品和业务方向,一旦不行就立刻放弃,再做下一款App,在做了很多款产品之后,终于找到了那个与市场相匹配的业务,从此一发而不可收,鲜衣怒马,名扬天下。

曾有小伙伴与我探讨这个话题,他认为这样快速试错是一种很对的策略,创业公司都是在和时间赛跑,哪里有时间安安心心地在一个产品、业务上耗上一年甚至几年呢?

我无言以对。但是我总觉得哪里不对劲。坚持,还是放弃(止损)?长期坚持,还是果断放弃(止损)?我苦苦思考了一二十年,都没有找到答案,直到最近几年,开始感觉好像有些许开窍了,似乎是窥到了一点儿解决的路径。

最近大半年,因为机缘巧合的关系,我开始学习打羽毛球。以前在大学时候,选修过的体育课着实不少,游泳、足球、散打什么的,但是由于没有坚持下来,自己也不爱运动,所以彼时老师教的寥寥几节课的知识和记忆,也都早已烟消云散了。未曾料到,在接近不惑之年,还会去学习一门新的运动,而且是兼具技巧性、对抗性和趣味性的运动。

我没有报班学习,而是纯粹靠自学。由于时间极其有限,所以打得其实也比较少。但是我相信一个理论,较少时间的刻意练习,会比大量时间的无脑重复要更有效。

同时,运用《实践论》里所讲的知行合一的方法,重视理论的学习,更重视理论和实践的结合。理论如果不能和实践联系起来,就会变成空洞的理论;而实践如果不以理论为指南,就会变成盲目的实践。

学习,“学”就是掌握理论,“习”就是付诸实践,就是刻意练习。

我的自学方法不是从学习书本知识开始,而是从行动开始——也就是在小白状态的时候就先下场打球。在打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比如打不到球、回球无力、肌肉酸痛等等。

发现痛点是提高和进步的起点。此时首先要认识到自己错了,然后要去寻求正确的理论指导,学习理论,提高认知,刻意练习,增进技巧,反复体会,直至问题解决,痛点消失,变成爽感。绝对不可以明明痛了,还要继续用蛮力,那样只会导致更大程度的受伤。

有些创业者一件事没做成,于是就加更多的班,除了搞垮身体和团队,并不解决任何问题。有些投资者投了一次亏损了,于是就加大资金,甚至四处拆借,妄图大力出奇迹,一把翻盘,这种蛮干的后果往往就是身败名裂、万劫不复。

实践-思考-学习-再实践。只有形成了这样的学习闭环,从实践中发现问题,针对问题寻找方法和理论,提升理论水平之后再实践,通过实践检验理论并融会贯通,如此不断循环往复,才能不断提高,事半功倍。

知行合一,要的是理论指导下的实践,以及通过实践融会贯通的理论。羽毛球里最基础的上手高远球发力系统,我边学边练,花了10个月的时间,才算是刚摸到一点儿门道。大脑看了再多的视频教程,但是如果肌肉没有掌握它,就只能停留在看着感觉自己懂了,但是一打就发现根本不懂的尴尬境地。

就在那么一个时刻,你会忽然感觉从下到上的发力链条仿佛被打通了,各个发力肌群真正协调了起来,眼手脑全身协同,力量完整地传导到球上,击出一个又高又远的高远球。但是这个“Aha moment“不属于大脑,而是属于肌肉。我会清楚的记得,开始大脑关于这事的理论知识已经接近饱和,但是肌肉还不会,然后忽然肌肉就好像会了,而大脑则好像并没有什么感知。以至于我自己都无法用语言描述,为什么忽然就会了。大概这就是所谓的“量变引起质变”吧。

在一个团队里,成员像肌肉和血液,而领导者就像大脑和眼睛,他接触外界多,见识广,空闲多,有更多时间思考。但是领导者如果不能有效通过学习和思考提升自己的理论水平,那么就不能有效指导实践。一将无能,累死三军。无头苍蝇一样撞大运,就像闭眼冲进市场胡乱投资,不亏个底朝天都对不起老天爷。只停留在脑子里和口头上的理论是虚无的,想得再美、说得再好,干起来干得又累又差,就能反过来说明理论的错误。实践,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理论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当这个团队忽然成功了,就像是肌肉忽然掌握了高远球的发力技巧一样,大脑其实是懵逼的,它自己都不能完全知道为什么会成功。为什么那么多暴发户、大老板会在成功之后迷茫,迷茫之余就去求仙访道、装神弄鬼、神神叨叨,归根结底就是因果链的不可知性让他陷入了空虚和谵妄。

只有像《实践论》的作者这样的辩证唯物主义者,才能真正看透知行合一的必然性和方法论。

说了这么许多,回到我们开头所讲的坚持还是放弃的问题上来。唯有深刻明白了实践的知行合一的方法,才能回答坚持还是放弃的问题。

答案已经是呼之欲出、十分明显的了:因为实践的方法一定是螺旋式地上升和进步,绝没有一蹴而就的成功。那么不断地遇到困难、痛点、挫折就是在所难免的了。如果实践的方法是一有挫折就放弃,就像在练习打球的过程中,任何一点儿困难和伤痛都会让自己止步不前,如果一遇到挫折就换一项运动的话,可想而知最后一定是什么都学不会、做不好。

任何事情,通往彼岸的路都是崎岖的。最重要的不是发现方法,而是发现问题。记得中科院数学所王院士有个演讲,说会考试、会解奥数题没有什么了不起,不要把孩子培养成解题机器,要学会思考,善于发现和提出问题,这是更重要的能力。他举屠呦呦的例子说,一个人一辈子只做这一件事,拯救非洲几亿人的生命,她可能不是最聪明的,也不是最会解题的,但是她发现了正确的问题,用一生去解决这一个问题,最终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以伟大成就的标准来看,别说三个月了,就是三年、五年,扎根在一件事情上,往往都只能说是初步摸到了其中的门道,就已经是很了不起的事情了。三个月浅尝辄止,立马换一件事情做,走马观花似地东挖一个坑、西挖一个坑,对事情的理解恐怕是连蜻蜓点水都算不上吧?以蜻蜓点水都不及的认知水平,根本就不知道此事水深水浅,门道和机关在什么地方,就幻想着要做成世界一流,幻想着要一夜暴富,此等黄粱美梦,恐怕最后只会落得个“心比天高、命比纸薄”的结果吧?

有人可能会说,某某就是一夜暴富了呀!我所讲的“伟大成就”,绝不是和有钱划等号的。所谓“伟大”,不在于你自己得到了多少,而在于你造福了多少其他人,让多少人因为你而变得更幸福。按这个标准来看,的确很多人一夜暴富了,可是那是一将功成万骨枯,富了他一个、亏了千万人,他的暴富,不是造福了大众,而是收割了大众,此等“成就”,不仅不是“伟大”,简直就是“卑劣”。

如果以造钱的速度来评判伟大,那么我们简直敢拍着胸脯在这里大声说,所有的一夜暴富,在美联储面前都是垃圾。看看人家美联储,一夜之间就能创造出几万亿美元的钱,试问哪一个一夜暴富能够比得过美联储呢?按照伟大以金钱衡量的价值观,美联储简直就是咱们整个地球上最最最最最伟大的主体了。

赚钱根本就和伟大、和成就毫无关系,甚至,常常是相反的关系。

上面这些道理运用的我们的投资上来,就是八字诀。八字诀讲“坚持定投,逢跌加仓”,句首就是两个字:“坚持”。八字诀不讲“放弃”,不讲“止损”,不讲“割肉”,不讲“避险”。放弃,不是八字诀的价值观,也不是八字诀的方法论。

现在比特币再迫4万刀,又有很多人嚷嚷着要放弃了。他们爱放弃不放弃,和我们八字诀长投比特币的人又有什么关系呢?毫无关系。

坚持八字诀一个月,你感到有点儿手生。坚持八字诀三个月,你感到一些痛苦。坚持八字诀六个月,你心中充满疑惑。坚持八字诀一年,你开始有些感悟。坚持八字诀三年,你开始明白很多道理。坚持八字诀五年、十年,你开始渐入佳境,切实感到了自身投资水平的提高。坚持八字诀二十年,你已经随心所欲,市场已经成为你的朋友。

坚持,还是放弃?

当然是坚持。

无论是工作、生活、学习,还是投资,这都将是而且必须是我们铿锵有力的坚定回答。

(公众号:刘教链。知识星球:公众号回复“星球”)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均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加密货币为极高风险品种,有随时归零的风险,请谨慎参与,自我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