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币正在摆脱地心引力
号外:教链内参3.26《天量期权即将交割,将如何影响市场?》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BTC(比特币)在7万刀这个高度的换手,是继续飞升的必要环节。
中本聪为BTC设计了每4年产量减半(严格地讲是每21万个区块减半一次)的机制,好比是32级动力火箭。技术原理和细节请回顾教链2020年6月9日文章《【硬核】一文读懂比特币》以及2023年1月29日文章《中本聪的错误:比特币产量减半为什么是32次?》。
在人类现代航空技术中,常用三级火箭推进的设计,每一级都有独立工作的燃料和发动机,通过逐级分离丢弃,克服单级火箭在速度和载荷能力上的限制。互联网产品界则借用这个概念,用以描述产品增长的三个阶段:流量获取;沉淀用户;商业闭环。
为什么不是二级或四级火箭呢?二级太短,动力不足以摆脱引力。四级太长,控制复杂度陡升,出错概率大大增加。这就很符合中国传统哲学观念:事不过三。
BTC如何能够做到32级火箭呢?超乎人类的控制能力!
Think out of the box.(跳出条条框框思考)
Out of control. (失控)
WIRED(《连线》杂志)创始主编凯文·凯利(Kevin Kelly)曾经在距今30年前的1994年出版了一本神作,《失控》。此书全名《失控:机器、社会与经济的新生物学》(Out of Control: The New Biology of Machines, Social Systems, and the Economic World)。此书后来被微信创始人张小龙奉为圭臬。坊间曾一度传闻,若谁可与张小龙对谈此书,将可免试直接进入微信团队。
无论是航天火箭,还是互联网产品,都依赖于人类的中心化控制。而人类的控制能力,总是超不过“3”这个神奇的天花板。
事不过三。事在人为。恰恰因为事乃是人为之事,所以才过不得三。
人为事,天为道。
事不过三。道生无穷。
《比特币近乎道》,教链在2022年2月28日如是说。
比特币虽脱胎于人之手。但一旦出生,便如孩子脱离了娘胎,呱呱坠地,有了自己独立的生命,不再是任由父母摆弄的提线木偶。
去中心化。消除人类的单点控制。失控。
近乎道,于是便突破了“3”的限制,以至于可以坐拥高达32级加速。
自2009年比特币启动以来,过去15年,我们已经燃尽并抛弃了3级火箭。第一级结束于2012年。第二级结束于2016年。第三级结束于2020年。(参考阅读教链2023.11.19文章《比特币的周期》,2024.3.3文章《比特币减产倒计时!》)
还有20多天,第4级火箭就要燃尽,第5级火箭开启,继续推动我们飞向星辰大海!
每一级火箭的推动加速都会产生极强的“推背感”,那便是所谓的“牛市”。一级推动加速,2011年牛市。二级推动加速,2013年牛市。三级推动加速,2017年牛市。四级推动加速,2021年牛市。
四级火箭接续推动之下,就将BTC从地面,推动了7万美刀的外大气层。
随着每一级火箭的脱落,都会完成大量的换手。不愿意继续星际之旅的人,早早地就下车了。只留下极少数人,和新的探险者,继续上路。
尤其是到了第三级、第四级这里,7万美刀,外大气层,我们即将脱离地球,飞往太空。太多太多人,脱离了空气和土地就不能活。他们不愿意从地球物种进化为星际物种。他们对地球无限眷恋。于是他们纷纷下车。
对于远古巨鲸而言,从当年几可忽略不计的成本,拿到今天十几亿、几十亿美刀的财富,套现离场,改善生活,实乃人之常情。毕竟,常人绝难抵挡如此巨额财富的诱惑。不妨再读一读教链在3月24日所讲的故事,《如果你在2010年拥有5000个比特币》。
一鲸落,而万物生。
有人说,这不就是早期巨鲸收割后来者么?不。只要价格还能再攀新高,就不是收割,而是鲸落,不是么?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比特大户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看一下glassnode的数据,随着BTC攀上高峰,每天有高达26亿刀的抛售获利。其中,40%是来自于长期持有者的抛售,每天10.4亿刀;60%来自于短期持有者,每天15.6亿刀。
这一换手模式,与2021年1月份前后,上一轮牛市刚破前高之时,十分相像。
从牛市ATH(周期新高)开始的走势图上来看,目前的形势,也最为接近于2018-2021这一轮周期。
不要刻舟求剑。下一级火箭,未必如上一级那样,“噗”、“噗”爆燃两次,推出两个小牛顶出来。
资本市场上金融产品千千万,让人挑得眼花缭乱,但是其中绝大多数,都无法逃脱终将被地心引力俘获,坠落地面的宿命呢?
我推敲日久。偶一日踱步到村东头,遇到了一位双手着地、双脚朝天的“颠倒道人”。遂以此所苦思之题问之。
道人笑而不语,忽以单手站立,另一只手伸入怀中,掏出几张绿油油的美钞。
只见他屈膊将美钞送到嘴边,猛地以嘴吹之。美钞被他吹了起来,飘飘然地。但人之气终短,不能一直吹。美钞也在地球引力的作用下,翻着滚儿落到了离道人不远处的地上。
就在我口瞪目呆之际,那道人已经以双手为足,渐渐地走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