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钱加仓了怎么办?
很多刘教链的读者,和教链一样,都是工资理财,或广义上讲,是用自己的劳动收入来投资。其中又分成两种情况:一种是拥有长期稳定的工资收入,持续不断的现金流;另一种是收入受市场波动影响,时高时低 —— 这一种情况多见于自由职业。不管哪一种情况,都存在“黑天鹅风险”,即突然失业,或者遭受重大变故导致收入中断。
教链的理念是,工资理财也能实现财务自由。相比于赌博式投资,比如借钱投资、负债投资、杠杆投资,或者娱乐式投资,比如家底100亿拿1000万来玩玩、成败影响不大,最符合最大多数普通人理财需求的,就是在自身风险承受范围内,投下有一定分量的资金,如果该笔投资能够获得预期回报,能够对自己未来20-30年的人生有相当大甚至决定性影响。
媒体却往往更喜欢关注赌博式投资的大起大落(比如炒合约的小伙子),或者巨大资金(比如很多巨鲸地址)这种更抓眼球、更容易获得流量关注的话题。这些话题,对于普通人而言恰恰是噪音。因为这些信息,充其量只是故事,而不具备任何学习借鉴之处,也无法复制成自己的盈利。
工资理财,或者收入投资,关键在于一个长期稳定增长。如果标的选择合适,稳定增长时间足够长,持续的复利效应会让我们收获相当可观的回报。复利公式我就不在这里再复述了,太多太多理财书上都有。只不过,数学公式只是理论情况,难点是如何做到。
影响我们拿到复利回报的重要问题就是中断。用四个字成语说叫做半途而废。半途而废的原因有很多,基本可以分成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两类。主观原因就是心理上坚持不下去了,或者被庄家操纵媒体制造的恐慌给FUD了,草草割肉离场。主观原因可以通过学习加以克服,但往往是客观原因,会使得我们被迫中断投资。客观原因也有很多,但归根结底就是三个字:没钱了。
下面就三个层面深入浅出地来剖析一下,如何应对没钱加仓这个问题。
人生总有挫折,甚至是长长的下坡路。我们不能预期自己的工资会一直像25-35岁十年黄金岁月那样一路上涨。大多数人在35-45岁收入见顶之后,就会开始走下坡路。有些职业这个下坡路可能来得更早一些。而我们的支出却会在35岁之后急剧上升,房、车、娃,都是吞金兽。一方面,能节余下来用于投资理财的钱越来越少,另一方面,失业和收入减少的压力却与日俱增。
所以,要尽早建立投资意识,并进行实践,掌握适合自己的方法,建立自己的底仓。很多人听到的是“理财要趁早”,但是,教链要说的是,主次问题。理财意识和练习要早,但却不能当作前十年的主要矛盾来抓。前十年的主要矛盾是如何努力工作,快速提高收入水平,并尽量节约,最大化储蓄。因为:
可投资资本 = 储蓄 = 收入 - 支出。
提高收入,压缩支出,最大化节余,才能有更多的可投资资本。收益等于投入资本乘以复利回报率。前十年工作进步快、家庭开支小,提升投入资本比提升复利回报率要更实际。此时你的投资技巧也还在练习中,不要期待自己能实现多高的复利回报率,摸索出不当韭菜的方法就很不错了。
这是一切的本,是基石。
在这一层之上,是资金管理。要建立蓄水池,在收入和投资之间做一个缓冲。通常而言,蓄水池应该能够满足3年左右的日常开支所需,以应对收入中断的问题。在完全没有收入的情况下,仅靠蓄水池的积蓄,你能够维持家庭财政运行3年,这是基本要求。
这个蓄水池的存在,定义了我们的投资本金是3年用不到的“闲钱”。
如果没有这个蓄水池,明天吃饭都没有着落,任何开支都需要变卖资产,那么这样的投资就不能称之为“闲钱投资”,这样的底仓是很难长期持有的,也就很难取得预想的成功。甚至,严苛一点儿说,这样的投资就不再是投资,而变成了一种投机。随着可闲置时间的缩短,投机性越来越强。
我们需要经常对蓄水池也就是我们的财务状况进行压力测试,也就是假设发生现金流中断的情况,推演一下我们的生活和投资会受到怎么样的影响,从而未雨绸缪,提前做出准备,比如扩大或缩小蓄水池的规模和深度。
最后,当变故真的发生后,我们要根据财务状况和资产仓位情况,对投资目标和投资策略做出适当的调整。当现金流中断问题迟迟无法解决,蓄水池下降速度超出预期,即将危及我们的投资仓位时,就要果断做出处置。
通常,可以降低每次加仓的资金量,空间换时间,或者拉长加仓点之间的间隔,时间换空间。在最极端的情况下,应当降低投资目标,比如原本期望积累X个BTC,现在调整为X-y个BTC,甚至暂时中止加仓,等待现金流有所改善,或者在牛市阶段适量变卖资产,回补蓄水池,改善财务状况。
在操作层面的调整,是表面工作,是治标。长期而言,我们应当更多关注深层次的危机和化解,做到“治未病”。